日本为何始终未敢对苏联动手?关东军与远东苏军的实力对比配资公司排名
长期以来,日本军部一直将苏联视为头号假想敌。早在1936年,日本参谋本部秘密制定的《国防国策大纲》就明确提出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:首先要集中全部力量迫使苏联屈服,在彻底消除北方威胁后,再全力推进对南洋及中国的扩张计划。然而令人费解的是,尽管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部署了号称精锐的关东军,却始终未敢对苏联采取实质性军事行动。
关东军与远东苏军的实力对比
即使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、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的绝佳时机,日本关东军依然按兵不动。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军事考量。当时关东军正处于全盛时期,总兵力达到70万之众,但远东方面苏军的实力更为惊人。在莫斯科保卫战最危急时刻,斯大林确实下令从远东调回部分部队,但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力有限,实际调动的兵力并不多。
到1941年底,远东苏军仍保持着惊人的战斗力:23个满编步兵师、约1000辆坦克、1000架作战飞机和105艘潜艇,总兵力维持在80万人左右。相比之下,尽管关东军不断扩军,其总兵力仅从40万增至70万,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劣势。
关东军实力的急剧衰落
展开剩余56%关东军的鼎盛时期仅维持到1943年上半年。随着太平洋战局恶化,美军接连攻占塞班岛、关岛等战略要地。1944年麦克阿瑟率第七舰队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,重创日本海军主力。为挽救败局,日军大本营不得不从关东军抽调精锐。据统计,共有20个装备精良的甲种师团被调往太平洋战场,这些部队都是关东军的核心战力。
到1944年底,关东军的步兵师团减少了三分之一,总兵力骤降至45.6万人。更严重的是,大量重炮、坦克等重型装备也被调走,战斗力大不如前。1945年初,为应对可能的苏军进攻,日军紧急动员25万退伍军人和侨民,拼凑出8个新编师团、7个混成旅团和1个坦克旅团,又从中国关内战场调来4个师团补充。
纸老虎般的关东军
到1945年7月,关东军表面恢复了70万人的规模,编有24个师团和9个混成旅团。但这些部队徒有其表:两个坦克旅团仅有160辆老旧坦克,空军只有150架堪用的作战机和500架教练机,士兵多由预备役人员和 civilian 组成,被戏称为竹枪武装的纸老虎。
苏军的压倒性优势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的远东苏军拥有157万精锐部队,配备5556辆坦克、4995架飞机和26137门火炮,这些部队刚从欧洲战场调回,实战经验丰富。此外还有500艘舰艇和1500架海军战机支援。
纵观整个二战时期,尽管日本在东北陈兵百万、气焰嚣张配资公司排名,但其军事实力与苏联相比始终处于绝对劣势。这正是关东军始终未敢对苏联采取军事行动的根本原因——他们深知自己根本不是远东苏军的对手。
发布于:天津市至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